海魂衫与一颗滚烫的心

文/滕昆

 在宋庄闫磊的工作室,种在院子里的向日葵和南瓜花开的正好,台子上和柜子里品相完好的老电视和老录音机勾勒着童年的记忆。蓄着胡须、身着海魂衫的闫磊有着雕塑家常见的强健体魄与巨蟹座典型的细腻,带着一些稳重与专注诚恳,一边对着泥塑喷水,一边招呼我们尝着可口的大西瓜。而在他的身后,即将集中展出的《滚烫的心不需要证明》系列作品,带着醒目的小丑红鼻头闪烁着熠熠光芒,简单、质朴又潜藏着太多的故事。 大院情结的自然流露 对于闫磊来说,"做艺术"似乎是一种本能。在他的回忆里,"画画"几乎是业余生活的全部。从幼年满地满墙的粉笔画,到小学三年级在文化馆学国画,再到"几乎一直在画画"的中师,到为了想"纯粹的画画"以专业课第一名的身份选择了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第一届雕塑专业,并在毕业的时候拿到母校"学院杯"金奖,并存天赋与努力、兼有童子功与后天科班训练的闫磊学艺生涯完整而纯粹,而在毕业近七年之后,这位自幼获奖无数的巨蟹座八零后艺术家坐在我的对面,可以看到,时光雕琢出了他的阅历与稳重,而专注、诚恳则始终潜伏其后。 闫磊的童年是幸福的,在《自述》中,他将自己归为正经八百"蜜罐里长大的"。曾在抗美援朝中身为某团团长的祖父带闫磊生活在外人严禁入内的武装部大院,优渥的生活条件让闫磊从小衣食无忧,而同时带给闫磊的,是与同龄人不同的对"红色年代"的特殊感情,这让他对当代艺术中具有"批判性"的语言方式更加亲近、自然并有切身的理解。这种理解经过闫磊个人性格的融合,在自己的表达方式中,转化为一种更为柔软和缓的方式,沉静的叙述他的反抗与思考,并在精心准备的细节中保留着冲突感激烈的"漏洞"——比如他早期作品中虬劲有力的鸟足和新作中醒目又躲闪的红鼻头——宣泄着作为艺术家的激情。 如果说童年经历让闫磊在潜意识中保留着面对时代变化与中国特殊的社会人文环境的思考与创作状态,地方综合性大学的专业学习则让意欲成为独立艺术家的他不得不在审美情趣上经历了从更为传统的"美的追求"到"当代追求"的蜕变或进化。当代艺术在地方上活跃度的偏差让闫磊在河北师大的大学时光一度弱化了与生俱来的对事物的反思力量,直到怀有艺术理想的他与三五好友造访798。这次旅行打开了闫磊的视野,也让他对艺术有了更多更远的思考,而那个当代艺术风起云涌的年代,有着红色背景的闫磊一下被抓住,并牢牢把握住了无法磨灭的童年记忆与当代艺术之间的美妙契合,而不断进入视野的当代艺术又让闫磊对当代性的思考和兴趣不断加大。在学院的学习经历带给他的扎实与稳定的基础与亲眼看到的当代雕塑的自由与力量,决定着闫磊今天的艺术思想,也让他对当代的思考以一种不张扬、却精确的形式呈现。 在传统与当代间的时空旅行 古城邯郸是闫磊的故乡。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从响堂山的石窟造像到闻名世界的磁州古窑,从古邺城到南北朝的皇陵文化,滋养着古城文化里的潇洒飘逸并留下直接而浓情的质朴美感。这样的审美环境对闫磊的影响很大,从小学习国画的他接受并消化着传统审美的营养,在他现在的作品中,这些纯真质朴仍然保留在作品中,散发着浓厚的人文关怀与文化传承的意味。 然而作为一名成长在蜜罐中的八零后当代艺术家,传统美与当代感之间的冲突与难以调和不可避免的成为他需要在艺术思想转变之后逾越的另一道鸿沟。事实上,邯郸是一座很有意思的城市,至少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这座城市输出了多位引领风骚的当代艺术巨匠,这让闫磊有些许心怀暗涌的自豪与信心。面对现实,闫磊跟住了前辈们的步伐并体会着他们曾经的心境,在北京,漂泊的生活让闫磊几度陷入困境,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最为励志的圆明园情结帮助闫磊在前辈们的身上找到信心、动力和方向。 于是带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闫磊在北京结识了许多对他的生活与艺术帮助很大的良师益友,而这些知名的当代艺术家们特立独行的性格与对艺术的特别情愫则直接影响着闫磊长期以来形成的艺术观——那些属于当代的胆略与雄心壮志,不断开拓着闫磊身上暗涌的激情。勤奋的闫磊用了两年时间自我打磨,寻找着自己身上潜移默化的传统与外界直观刺激的当代之间模糊错乱的交点,他说自己成熟的太晚,即便已到而立之年 ,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还在困扰着他,"现实,理想,艺术,友情,爱情,生理,政治,人性,道德,时间,空间,汽车,今天,明天,灰尘,展览,效果,观念,情绪,孩子,青春,岁月,泪水"……还有好多不是问题的问题,弄的他总是紧张兮兮,昏昏沉沉。他反思过去,并发现在自己过往的艺术作品中,"人文关怀"的眼光和方式是其中的灵魂和价值所在。在不断的探索中,从他早期的带有"鸟足"的《吉卡的梦想》系列作品开始,出自东方意蕴的圆润和带有笔法情趣的遒劲展露的淋漓尽致,骨骼清奇肌肉有力的鸟足似乎表达着闫磊在艺术观的进阶中无可逃避的撕裂与挣扎,而冷漠的表情则如同暗示着闫磊面对这样一条艰辛道路的坦然与淡定。而这种淡定正在成为闫磊更为关注的一种风格,在审美上,他追求"安静的、平和的、深沉的状态",不会"过于激烈、直接",而在意境上,他努力的尝试着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融入其中,他希望从内在的精神性上,带给我们在传统文化中所沉迷的"静"和"思"。 应该说,《滚烫的心不需要证明》系列是闫磊更深探索的开始。在这一系列作品中,着装完整的人物继承着他手中人物的圆润,并在弱化的中山装、白色的领结、陈旧的老步枪等等元素的融合下,连接着闫磊世界中的童年与现在、传统与当代,成长环境的潜移默化,国画的学习背景以及得奖经历,让闫磊的创作保留着浑厚的传统意味,而在当代的冲撞下,闫磊似乎已经打开了一扇融合之门,集合了圆润和精巧、幽默与批判、内敛与自由,在融合当代精神的东方气节中亲身实验。 在这个过程中,闫磊正在把一切问题融入其间,并寻找到让它们放大想象的空间。在西方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如何分辨文化的优劣并取长补短"、"如何用我们本民族的语言和艺术方式去表达情感、慰藉心灵",是闫磊"踏踏实实的关注生活,解读当下,批判丑恶,寄托美好"艺术观的思考,而将普世价值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融合,则是闫磊努力的方向。 对真诚和快乐的永恒坚持 对于闫磊来说,从最初的"本能"到现在的情感表述出口,艺术生涯经历了太多的磨练与坚持。美好的童年与漂泊的现实让他偶尔迷茫,鼓励他坚持的,除了对艺术的热爱与真诚,还有忘年好友——民谣歌手万晓利的亲身经历带来的鼓励。少年闫磊亲眼见证了那个在小城特立独行的酒厂职工万晓利,和他对艺术的执着坚持,那个因为练琴而坐出来的沙发上的大坑,和那个长发披肩的不羁形象,带给闫磊的震撼延续至今,而共同的家乡和生活经历,又让闫磊在他的歌声中找到太多共鸣。 闫磊喜欢音乐,热爱民谣。他也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能流淌某种民谣的影子。朴质无华的情感和庄重严肃的态度在闫磊手中转化为一件又一件带着故事的雕塑,用带有象征意义的装饰和暗藏其间的机智表达着自己的所思所想。他自知艺术之路艰辛而漫长,但是在自由创作的快乐和真诚的表达面前,再多的困难也不值一提。在他的作品中,这种经由磨练而来的精神被他处理成某种带有沧桑的历史质感,看起来冷漠孤僻,却带有真诚的快乐与温暖,并让人从内心深处感怀身受。 "真诚"是闫磊最常挂在嘴边的话,事实上,他渴望用"真诚"来面对一切,并表达一切。在《滚烫的心不需要证明》系列中,真诚的闫磊在某一个瞬间突然迸发了"红鼻头"的灵感,在这个包含着欢喜愉悦的正面与心酸苦楚的负面双重意义的点缀中,闫磊的艺术气质凝聚于其间,而他的那些因不同的典型着装而带有戏剧感的人物也因此让这批作品的每一个展示空间呈现出一种安静的剧场感,闫磊说他不喜欢创作悲苦的人物形象,就像他的人物,苦闷隐蔽在自己的心头,而在表面上散发着纯真质朴的温暖和真诚。在这座组品中,闫磊运用小丑的红鼻头来传达观念。他说,"在我的心里,红鼻头有太多的故事,它代表了热情、光明和真诚,但在另一方面却代表了凄凉、狡猾和虚伪。红鼻头一边代表着真诚,一边代表着虚伪"。小丑是演员,而生活在人生舞台上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演员们"争名逐利、勾心斗角,欲望无限膨胀,到头来没有了真正的快乐、自由和爱,剩下的只有虚伪、压力和孤独",就如同在不同舞台上的我们光鲜亮丽,博人一悦,却时常在幕后独自面对太多的黑暗与凄凉。 在万晓利的《达摩流浪者》中,描述着这样一个场景:"沿着这条路一直朝前走,在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路口,你可以向左转也可以朝前走,但是你不能停留"。这就像是闫磊艺术生涯的一种写照:走下去,不停留。闫磊说,他所真心希望的是这红红的鼻头永远明亮,永远代表爱和自由,也许那样的人生就像他所喜欢的那句歌词:"平静孤独快乐幸福,在这条没有行人的路上,那钻石的光芒永远年轻,永远的热泪盈眶"!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