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赵子鉴的作品题材较多,她画花鸟,画山水,画佛像,也画她生活中的小物件,而贯穿在这不同题材的画面中的气息却是一致的。 她的作品,很好的向观者表达了她静,慢,淡的生活哲学和艺术思考。面对她的作品,可游可居、可静心畅神,进入到了一种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状态,也即“入静”的状态。

画家总在继承与创新,传统与当代中来回思索。谢赫《古画品录》云“迹有巧拙,艺无古今”。古今也不必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判断,使我们困惑了将近一个世纪,做了很多傻事。赵子鉴尝试用今人的视角重新诠释宋人花鸟,这是一个有趣的课题。最早她曾和我探讨过能否以一种新的水墨语言形式去诠释经典的宋代花鸟作品,谁知当时的一个小想法,她竟走得如此之深,如此之有韵味。中国画论没有“创新”这两字,但创新其实就是传承、继承和独到。人的基因有差异,准确地表达自己,个个都“独到”。赵子鉴领悟了前人的智慧,又能够在创作中有自己的感悟,真实地表达了自己,肯定是新的,是流出来的,下意识的。她算是在传承继承后,做到了独到。

傅雷在《观画答客问》曾说:“一见即佳,渐看渐倦:此能品也。一见平平,渐看渐佳:此妙品也。”观画然,观人亦然。赵子鉴其作品便是如此,美在其中,蕴藉多致,耐人寻味,画尽意在。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