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展 览 时 间:2019年10月15日 - 11月15日
- 策 展 人:
Artand官方账号

- 艺 术 家:南超
前言
做艺术,观念先行,此观念非人生观、价值观,而是一个艺术家如何判断何为艺术的艺术观。有价值的人生观、世 界观很多,这个世界不缺少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而艺术观才是每个艺术家所独有的献给这个世界的礼物。
艺术是艺术家用来解释这个世界的方法,有什么样的艺术观就会催生什么样的表达法,这种表达观念的方法最终会形成艺术家独有的艺术语言。换句话说这种连带着思想与观念的语言即是艺术。同时这种独立的艺术语言又可以用来表达人类任何有价值的题材和有意义的思想。这就是我的艺术观。
自 2009年我开始了对新的艺术语言的研究,毅然决然的从平面绘画中走了出来,每一种新事物的出现都不会一帆风顺,灵感难得实现更难,最大的困难还是材料特性的运用。经过无数次失败, 2012年才得到了满意的作品,形成了理想中想要实现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即保留了绘画的特性、又包含了雕塑的造型,但其呈现又既不是绘画也不是雕塑,它是一种可以与绘画和雕塑并置的全新的艺术语言,具体呈现在早期的立体水墨系列作品中。
这种全新的艺术语言一直贯穿在我从 2012-1019 年的绝大部分作品之中。从 2013 年开始作品中开始加入现成品和实物,石头、骨头、枯枝落叶与立体水墨的语言相结合, 拾遗成趣、滥觞于此。思想上开始关注个体生命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存在价值,传统文明在全球国际化大环境下的独立意义。代表作品有《巴别塔》、《道之道》以及后来的《禅心之笼》和《意浮沉》系列作品。我称这些作品为—绘画装置。
2019年在做完几个计划内方案后,发现在完成立体语言的过程中,雕塑这个环节也是有它独立的存在价值。它是实现绘画立体化的中间环节,同时也是实现了绘画的雕塑化。 八大山人水墨画中的一石一鸟通过雕塑的语言和材料转译出来也是别有一番情趣。于是便产生了《峙-致八大山人》系列。同时这也是我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雕塑作品。
未来艺术的发展早不该仅仅局限在审美和技艺的层面 上,毕竟艺术家不是工匠;艺术也不该仅仅是一个创意加上一个活儿以及各种跨界的排列组合,毕竟艺术家不是设计师; 艺术更不该是为了吸引眼球、迎合观众、符合国际策展人的胃口,毕竟商业艺术家不算是艺术家。如何探索新的艺术语言、表达独立的思想与观念是艺术家要贯彻到底的工作,为艺术带来新的可能性是艺术家一生的使命和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