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李韦剑

我的人生有很多标签,商人/金融投资人/美术馆创始人/专业藏家/自由艺术家
35岁“高楼倒塌”而立破产,历经人生四季不惑转型,我的绘画之路是从中年破产开始的,男人四十踏上自我救赎之路。

李奕臻
Li  Yizhen
商人/美术馆创始人/藏家/艺术从业者
35岁“高楼倒塌”历经人生四季 

云南昆明人
原金康美术馆馆长
梵臻文化、观艺艺术联合创始人
麦田计划云南麦田·艺项目发起人
现为自由艺术从业者

对话艺术家李奕臻,倾听他“艺术再就业”道路上,关于“欺骗”的故事……

自我定位三个阶段:骗自己、骗别人和骗市场,为什么呢?

李:准确来说,这是我创作历程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始创作是想自己给自己一个交代。我之前也花了近千万购买艺术作品,后来商业失败,无力再买,就想这些年我也接触了很多艺术家,了解他们的创作过程,能不能自己也去绘画一些东西,这就是第一个阶段——骗自己。
第二阶段,我觉得自己创作了一些东西后,其实是需要有别人欣赏的。我考量了极简主义,包括至上主义。画了一些线条,然后我把它们取名为《平行的世界——有序与无序》。做出来这个东西以后,我也想像国外的一些大师,找一些点不断的去支撑它,这就是第二个阶段的“骗别人”。
第三阶段,最终还是想要市场来接受自己的东西,就想:怎么样让市场去接受(作品),我把这个阶段定位为“骗市场”。
这三个阶段刚好对应我创作的三个部分:第一个是抽象作品;第二个是极简、以线条为主的系列作;第三个“骗市场”是在我原创的底的情况下,借用安迪·沃霍尔的丝网版的形式,不同的是我利用的另外一个木刻板做底的展现形式把它完全展现出来。然后,抽象的底和一个具象的内容相结合。

聊一聊“骗市场”这个阶段的作品。

李:第三个阶段“骗市场”,首先考量的是第一、第二个阶段还是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绘画技法上也没有太多的东西;其次,大家现在还是喜欢一些具象的东西。然后,以前我不听摇滚乐,但在那个阶段我特别爱听摇滚乐,以上种种因素融合,再根据当时创作时的心情、心态做了一些底,产生了近千幅作品,最后找准了这种底的一个感觉(目前作品的底)。我参考了安迪·沃霍尔的丝网版画的形式,改用木刻板做底,然后把图案印上去,最后再手工填色,我觉得市场可能更喜欢这种相对有一些具象性的东西,所以又加上一些具象的内容,这就是我所谓的“骗市场”。

你有美术馆资源,为什么拒绝去美术馆或专业美术机构办首展?
李:实际上希望大家来打击我,因为是事实。为什么会有、骗自己、骗别人、骗市场这三个阶段,就是因为没有艺术功底,我不具备很多写实、素描的功底,创作的初衷也是考虑我能创作的东西。苏总(纵澜CEO)你曾经也问过我:“你画的是你喜欢的吗?”我这样来答复你:我喜欢的有些东西我画不出来,我能呈现的作品是我所能创作的。我也承认我的这个东西确实是缺乏底蕴的,所以我也不称它为艺术品,我觉得我的画只能叫做商品。
但是从当前市场来看,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做创作的其实也都没有底蕴,对吧?他是把他的作品呈现出来以后,找无数的点去完善它,而不是他在创作的当下,就有所谓的很深刻的创作方向和认识。大部分作品其实可能也像我这样的,对吧?
这也是我拒绝去专业美术机构的原因。因为我觉得如果我的东西都能进专业美术机构去做这样的展览,我觉得是侮辱艺术。

所谓骗自己、骗别人、骗市场,是不是可以对应理解为自嘲、自嗨与自信呢?同时,你对自己作品的定价和定位非常接地气,怎么考虑的?

李:自信这个语言可能也不太准确,我的初衷是想稍微真实一些。搜索词条,我理解的艺术,就是对美好事物的创造。创造先不谈,美好事物就不要太虚伪,所以我想相对真实一些;如果我把我的作品放在一个专业的美术场馆,去赋予很多其他的包装,对大众来说,这其实是一种欺骗。那样就脱离了艺术本质上的对美好事物的创造了。从我的角度上这样去定位,是我想希望真实一些。

聊聊艺术家与艺术评论。

李:个人认为国内有一个比较不好的现象:艺术家谈了太多他的思想性。我认为应该把思想性留给所谓的艺术评论。其实在欧美都是这样,艺术家不会频繁的去谈他绘画的思想性的内容,艺术家应该去研究它的绘画性,对吧?绘画性才是艺术家的本职工作,而思想性的东西其实应该是艺术评论去做的事。只是我们艺术评论是空白的,所有艺术家就不得不开始自己谈思想性。

你对自己的艺术事业的看法?

李:希望我能成为一个艺术家,同时又希望艺术市场把我淘汰。哪一天艺术市场把我这种艺术家淘汰了,艺术市场的希望就来了。
0次浏览